第8章 伤逝(1/2)
乾隆三年十月十二日巳刻,永琏因病夭折,年仅九岁。乾隆帝极为伤感,赠谥“端慧皇太子”
据史书记载,当永琏不幸薨逝的消息传来时,整个皇宫都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乾隆皇帝更是悲痛欲绝,为此,他接连五天没有临朝,以表达对这位嫡子的深深哀悼。在这五天里,他反复思量,最终决定将密定谕旨公布于众,以正名分,昭告天下。
谕旨中,乾隆皇帝深情地回忆起永琏的生平,称赞他乃皇后所生,自己的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他还提到,皇考(即康熙皇帝)曾为永琏命名,隐示承宗器之意,这足以说明永琏在皇室中的特殊地位。乾隆皇帝自己即位后,也恪守成式,亲书密旨,将永琏定为皇太子之选,并召诸大臣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榜后。虽然永琏未及册立便已薨逝,但在乾隆皇帝心中,他早已是名副其实的皇太子。
在永琏的葬礼上,乾隆皇帝的表现充满了无尽的悲痛与庄重。这位平日里威严无比的君主,在这一刻展现出了他作为父亲最为脆弱的一面。
他身着丧服,面容憔悴,眼中充满了哀伤与不舍。在葬礼的整个过程中,他都显得异常沉默,仿佛整个世界都失去了色彩。他亲自为永琏主持祭奠仪式,每一步都走得异常沉重,仿佛每一步都承载着无尽的痛苦。
在祭奠的过程中,乾隆皇帝不断地回忆起与永琏的点点滴滴,每一次回忆都让他心如刀割。他深知,这位聪明贵重、气宇不凡的嫡子,本应是未来大清帝国的栋梁之才,却不幸夭折,这让他感到无比的痛心与遗憾。
为了表达对永琏的哀思与尊重,乾隆皇帝不仅按皇太子之礼为永琏举丧,还册赠他为皇太子,并赐予谥号“端慧”。这些举措不仅彰显了乾隆皇帝对永琏的深厚情感,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君主的威严与决断。
此外,乾隆皇帝还下令在皇宫内外为永琏设立祭坛,供皇室宗亲和朝廷大臣前来吊唁。在祭奠的这段时间里,他几乎每天都亲自前往祭坛,为永琏祈福,希望他能在另一个世界安息。
整个葬礼过程庄重而肃穆,没有一丝欢声笑语,每个人都沉浸在悲痛之中。乾隆皇帝的表现更是让人动容,他亲自为永琏主持葬礼,并全程参与其中。他的眼神充满了悲伤和不舍,仿佛失去了生命中的一部分。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永琏的深深哀悼与不舍。
皇后富察氏得知爱子永琏夭折后,悲痛欲绝,伤心过度。永琏可是她唯一的儿子啊!她曾经无数次地想象着永琏将来会成为皇帝,继承大统,可如今,这一切美好的期望都化作了泡影。她实在难以承受这样残酷的现实打击,整天以泪洗面,身体也因此变得越来越虚弱,根本没有精力去管理后宫之事。
与此同时,被打入冷宫的娴妃如懿却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她深知皇后富察氏如今陷入困境,自顾不暇,后宫无人管理,而慧贵妃高氏只是个天真烂漫、只懂得吃喝玩乐的人,根本没有能力掌控大局;纯妃和婉妃都是汉军旗出身,地位卑微,难以服众;哲妃和嘉嫔则是包衣出身,身份低微,更不足以成为威胁。因此,娴妃如懿开始暗中策划,准备在这混乱的局面中寻找机会,重新崛起。
乌那拉那氏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时机,她决定主动出击。她利用自己家族的关系,积极联络其他满洲八旗官员,向他们表达了对后宫局势的担忧,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皇后富察氏如今悲痛欲绝,无法有效地打理后宫事务,而娴妃如懿出身名门,具有卓越的才能和品德,完全有能力胜任后宫的管理工作。此外,娴妃如懿在宫中也拥有一定的人脉和支持,可以更好地维护宫廷的稳定和秩序。这些观点得到了一些满洲八旗官员的认同,他们纷纷表示愿意支持娴妃如懿协力六宫的提议。
乾隆皇帝闻之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无名之火,对娴妃如懿的不满愈发强烈:“哼!都到了冷宫了,还如此不安分,竟敢窥探后宫之事!”他不禁为娴妃在冷宫中仍能知晓后宫动态而心惊胆战。难道先帝皇后乌拉那拉氏遗留下来的势力如此庞大?乾隆皇帝沉思片刻后,决定与太后商议如何拔出乌拉那拉氏留下的钉子。
太后皱起眉头,语气凝重地说:“皇帝,此事不可小觑。我们必须小心谨慎,以免引发更大的波澜。”乾隆皇帝点头表示同意,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需要仔细调查娴妃身边的人,找出那些可能是乌拉那拉氏遗留下来的钉子。同时,也要加强对冷宫的监控,确保没有任何消息泄露出去。”
太后赞同道:“没错,我们不能让这些钉子影响到朝廷的稳定。此外,还要警惕其他潜在的威胁,防止他们借机崛起。”两人商议许久,最终确定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一局面。
乾隆皇帝深知,要想稳固自己的皇位,就必须彻底清除先帝皇后乌拉那拉氏遗留的势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后宫的安宁,让朝廷得以长治久安。于是,一场针对乌拉那拉氏遗留钉子的秘密行动悄然展开……
乾隆皇帝坐在龙椅上,眼神深邃地望着远方,心中却在盘算着一件事情。他知道自己身边的奴才们都有各自的心思和利益,而这件事情就是一个考验他们忠诚度的机会。
“朕有意将娴妃放出冷宫,但又担心这会影响到皇后的心情。”乾隆皇帝轻声说道,声音不大,但足以让周围的奴才们听到。
“皇上圣明!”旁边的李公公立刻附和道。
乾隆皇帝微微一笑,继续说:“而且,娴妃毕竟曾经协助管理过六宫,能力还是有的。朕也需要她这样的人来帮忙处理后宫事务。”
“皇上说得极是!”李公公再次附和道。
乾隆皇帝看着李公公,心里想着:“这个老狐狸,总是这么会迎合我。但不知道他是否真的忠诚于我呢?”
这时,另一个奴才小顺子走过来,恭敬地说:“皇上,您的决定自然是英明的。不过,娴妃之前犯了那么大的错,现在就这样轻易放过她,恐怕会引起其他妃子的不满啊。”
乾隆皇帝微微皱起眉头,心想:“这个小顺子倒是有些胆识,敢说出不同的意见。但他的目的是什么呢?”
“嗯,小顺子说得也有道理。”乾隆皇帝点了点头,“但朕已经决定了,要给娴妃一个机会。至于其他妃子的反应,我们再想办法应对吧。”
说完,乾隆皇帝站起身来,准备离开。他特意看了一眼李公公和小顺子,然后转身离去。留下两个奴才在原地,心中各有所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