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一章 封(2/2)
好在,这个时候杨嗣昌进京述职,能给崇祯出主意的人来了。
崇祯非常欣赏杨嗣昌,并不是他有什么非凡的军事才华,而是杨嗣昌这个人起家户部。
崇祯朝的外放大员,基本上逃不过俩履历。
要么有深厚的管理钱粮能力,不是地方上督粮饷的,就是户部管粮饷的。
要么,就骂过魏忠贤。
这两个履历当中,前者更受崇祯青睐。
因为他向来缺钱,缺到了着急的程度。
杨嗣昌眼下是山西、宣大的总督,受到崇祯召见,急急忙忙就来平台奏对。
但是听着崇祯想要抢先给刘承宗封王的想法,杨嗣昌显得心不在焉,只是问道:“陛下可问过温阁老?”
崇祯先是点头,随后想起温体仁对这事的反应,又笑着摇了摇头。
二人心有灵犀,杨嗣昌只看这样,就知道温体仁肯定对此一言不发,便没好气地转头瞥向别处。
等他再转过脸来,这才对崇祯诚恳道:“人人皆知,知而不言!陛下,假遣天使携封王诏书与刘氏,其不奉诏,又将如何?”
杨嗣昌心说,刘承宗那个东西,恨不得封你做明王,明显不是你封秦王他就答应的。
到时候大明的封王诏书送过潼关,人家拿着给大臣传阅,当笑话看,完事自己封自己别的,你咋唾面自干?
“以臣愚见,刘氏素无忠信道德,称王是如此,封王亦如此,皆不可免其跳梁东犯。”
杨嗣昌摇头果断:“陛下万不可寄望封其为王,就能使西北安宁。”
崇祯还真没想过,若他封王,刘承宗不接受又该怎么办。
这会儿听杨嗣昌一说,他细细琢磨,也觉得有这个可能。
刘承宗做事的路子光明正大,可他这个人从根子上就是歪的。
崇祯觉得面子上有点挂不住,好在杨嗣昌对他诚恳,他也相信杨嗣昌是能跟他推心置腹的大臣。
稍加沉吟,他问道:“那依你之见,现下局势又该如何?难道就让朕看着一南一北两个皇帝,西边还有个称王的吗?”
杨嗣昌知道重头戏来了,他可不是温体仁那种只顾自保的家伙。
恰恰相反,杨嗣昌为达目的,就算丢了性命也不在意。
他沉思片刻组织语言,郑重其事地对崇祯行礼后,说道:“皇上似乎以安边第一,荡寇次之,西北憨汗则无关痛痒。”
“然微臣以为必安内方可攘外,窃以为天下大势譬如人身,京师为元首,宣大蓟辽为肩臂,中原大地则是腹心。”
“现今形势,边烽燃于肩臂之外,乘之甚急;流寇祸乱腹心之内,中之甚深;急者固然不可缓图,而深者更不可忽视。”
“现在腹心流毒,脏腑溃痈,精血枯干,形势危急,所以臣说必安内方可攘外,并非缓言攘外,正因为攘外至急,才不得不先安内。”
崇祯其实不喜欢攘外先安内的说法,听着就皱眉。
一来是性情急躁,过于理想,二来则是穷字闹的。
他总认为辽东是花销最大的地方,一定要先解决东虏问题,只要东虏解决了,朝廷最大的支出就没了。
而理想的地方就是,到时候加饷加赋去了,天下恢复安乐,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流贼之祸自然消弭。
天下治理好了,刘承宗也没有东征的理由。
崇祯觉得刘承宗就是个督战队,不然怎么枪毙了那么多人,人家左懋第就没事呢?
人家是憨汗优选,刘承宗亲自认证的好官儿。
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
崇祯对刘狮子的第一印象非常好。
这导致皇上到现在,别管什么张一川头顶元帅府河南总兵官的官职,都不信张一川是刘承宗的人。
那张一川妥妥的流贼啊,跟刘承宗麾下人马完全不是一个路数。
所幸,崇祯现在也特讨厌张一川,因此对杨嗣昌这个先安内的话,也能勉强听得进去。
他说道:“那依你的意思,是要先剿张帜,再攻刘承宗,最后再与东虏交战?”
张帜,就是张一川。
大明的塘报抄错了。
杨嗣昌对此不敢说什么,但内心非常无语。
侍奉这位皇上很难,他总把事情想的很简单。
就不能分出轻重缓急,同时进行吗?人家又不跟咱打回合制。
“臣愚见,东虏、北虏、西贼、南贼,对东虏西贼,应……”
杨嗣昌说着,看向台阁周围,道:“还望陛下屏退从人。”
崇祯对他没啥疑虑,只当是要说什么秘密,便让周遭宦官都退下。
这才见杨嗣昌神情动容道:“臣对国事感愤有日,窃不自量,纵辱名杀身,也不敢避,今日之事,是臣舍身名而报主之时。”
他顿了顿,才说出心中想法:“今天下事坏,僵局难解,对东虏西贼,万望陛下予以议和!”
“议和?”
崇祯顿时暴怒。
你说要跟刘承宗议和,崇祯不着急。
可是要让他跟东虏议和?
崇祯怒道:“人家前脚称帝,视朕如无物,你后脚让朕议和,杨嗣昌,你是何居心?”
“陛下息怒,臣自知说出此言是天壤间第一大祸事,会使臣不知死所。”
杨嗣昌早就料到崇祯的反应,他清楚说出这话,就是拿小命儿架在火上烤。
不过他还是说了,语气愈加诚恳道:“然此际僵局,南贼张帜僭越帝号,必先布下天罗地网,重兵剿灭。”
“而东虏西贼,需以缓兵之计徐徐图之,辽东只管守势,不必与其在野战中损耗精锐,虽我粮饷耗资甚巨,东虏穷兵黩武,更难支应。”
“西贼亦要守关河之险,于山西河南陈布重兵,刘氏称王便称王,晓以道德大义,能压则压,能哄则哄,战事无可避免,则于山西一带拼死他几个营,再图议和。”
“待剿灭南贼,对内整军经武,盈中原物力、合兵力整心力于一处;对外断其臂膀、削其枝干。”
“东面以沈世魁、陈洪范整顿水师,以两万军兵渡海进驻朝鲜协防,以免东虏榨取属国之钱粮人力。”
“西方刘承宗若称王,微臣亦斗胆请陛下封塞外杨麒为王,进可使其备受猜忌,自断臂膀,分庭抗礼;退能结杨麒之心,协防口外,免得东虏西侵宣云。”
杨嗣昌一口气说完自己描绘出休养生息的蓝图,这才满面期待地看向崇祯。
他的计划非常简单,就是依照当下局势,丢掉的就暂时不去争,在想尽一切办法保住现有地盘的基础上,尽量避战。
反正出去野战争功,见着东虏西贼的野战军,动不动打输了谁都没脸,不如干脆就不主动去打会战。
至少对东虏,你来,我就一座城一座城的防守;你不来我就跟你议和,不信你那帮八旗贵族不想享受富贵、不厌战。
只要你厌战,议和了,五年不打大仗,后金那个经济就得自爆。
元帅府也一样,你称王了,手下那帮泥腿子封爵了,也拿下西安府进了富裕地方了,谁还不想享受享受了?
只要能议和,没准两年以后精神面貌就会发生巨大变化。
而崇祯。
崇祯整个人都在巨大的震惊中。
“封杨麒为王?”
他根本就没想过这件事,但这明显比封刘承宗为王,于明廷有更大的利益。
崇祯的眼睛都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