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愿得此身长报国(2/2)
望吾皇勿伤无忧。
大宋志士仁人,必将长江后浪推前浪,卫国以责任,护国以荣耀!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臣江起云愿亲赴辽国,面见辽王耶律宗真。必竭尽所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令其认清局势,收回成命,以期许两国边境之安宁。
若其嚣张气焰不消则增,和谈不成,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若臣尚能留残躯归国,适时望皇上允臣亲率兵士,身先士卒,以战之。
弃笔从戎,有何不可?
生死未卜,又有何惧?
大丈夫,当驰骋疆场,抗击顽敌,荡平辽贼,佑我国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需马革裹尸还?
臣愿以身报国,在所不惜!
宋之国土,假使一毫,皆勿落入他国之手,勿成他国之界。假使一厘,决勿冠他国之姓,勿成他国之名!
一毫一厘,寸土必争!
......
若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望皇上恩准!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以此绝笔。
翰林院学士,江起云敬上。”
文章洋洋洒洒数千字,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读罢令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真真是,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言辞恳恳,字字珠玑。
宋仁宗赵祯暗暗惊叹,钦佩于江起云笔瀚如流、下笔成章的文思才学,更感动于他能在国之危难之际,而愿临危受命、不卑不惧的信心勇气。
亲赴辽国之举,他已然将生死置之度外。
可敬,可叹啊!
这段日子里,宋仁宗愁眉不展、茶饭不思,为无良才无良策应付此事而寝食难安。
江起云的这个请愿奏折,于宋仁宗而言,简直是雪中送炭,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又阅江起云的这篇自荐奏折,字里行间,情感真挚,笔酣墨饱。
他被深深打动了,不禁喜出望外,忍不住涕泪涟涟。
江伯尧爱卿,枢密使大人,真是为我大宋生养了一个好儿郎啊!
有此忠臣良士,国之幸矣!
若满朝文武,皆能如江起云这般忠君爱国,临危不惧,我大宋江山永固矣!
“天下一统皆为宋土”的夙愿,也总有一天,将得偿所愿啊!
此番江起云自愿请赴辽国,朕岂有不允之礼?
宋仁宗赵祯赶紧下旨,命得力之人,速至江府宣旨。
......
待皇帝派人来江府宣读圣旨时,江伯尧才知道了儿子这“先斩后奏”的行径。
犹如晴空霹雳,大惊失色。
唉!
知子莫若父。
他怎会不知儿子江起云,远赴辽国的真实意图。
可如今,事已至此,木已成舟。
江伯尧即使再暴怒不甘,再愤慨不愿,又有何用?
他只能无可奈何地硬着头皮,跪下接旨,磕头三呼万岁。还要表现出感激涕零的样子。说一些诸如“信赖犬子,谢主隆恩,必不负圣恩”之类冠冕堂皇的官话。
唉!
(注: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此句摘自屈原《离骚》。意思是,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这本为古代圣贤所称赞。)
(注: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此句摘自唐代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意思是,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