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曲琼细卷江南雨(1/2)
第一百零三章曲琼细卷江南雨
一个多月后。
慕家兄妹启程,回江南杭城老家拜见父亲。
慕君衣带着妻子儿女一家四口,慕怡衣抱着卓凡,乘水路而返。
斜风细雨,碧水行舟,归心似箭。
现在离辽国越来越远了,往昔的一切如浮云一般,已然流逝。
这一路走来,目睹了太多的悲欢离合。
如今,能一家平安团圆,是多么难得可贵啊!
船头撑船的几名船夫,穿着蓑衣,戴着竹编斗笠,正摇着船橹。“咿呀咿呀”的船桨声,正是江南水乡最动听最美妙的声音。
慕怡衣坐在乌篷船船头,随碧波轻轻晃悠。怀里的卓凡在慢慢行驶的船中,闻着耳边的船桨声,正睡得酣甜。
现在乘坐的这艘乌篷船,船身漆黑,并不豪华。这般朴实无华,才能避人耳目,也不至于在这乱世中过于张扬。
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隔起了两个小房间。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船上两边的栏杆左右相对。
轩窗右边有文人题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左边题字,“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字迹隽永清秀。
怡衣不禁笑了笑,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却蕴含人生哲理。若真能做到如此豁达开朗,便不会有黯然神伤了。
其实,江南最不缺的就是故事。这条乌篷船里,或许就有某一位过客的梦呓遗落于此,像断断续续的诗句,明月高照,归期遥遥。
这一扇扇轩窗之内,定也是有人把心事,缝进了锦帕,旧人不见,灯花空结。
岸边的柳枝轻垂,亲吻着水面。怡衣还想仔细瞧瞧这翠绿的柳枝是否吐出了新芽,但轻舟已过万重山。
呵。
江南的柳,折了千尺。说书人的醒木,醉了世人。那些虚虚实实的故事,如同临岸人家石阶上新长出的青苔一样,细密而繁茂,用最柔软的身躯,支撑起最深沉的过往。
怡衣阖上双眼,不知怎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挺拔玉立的身影。
他撑着一把竹骨伞,摇着一柄桃花扇。眉如墨画,手里握着一卷《诗经》,对着她温和地笑。
“起云。”怡衣轻唤出声。
是不是近乡情怯,才会突然想起这个曾青梅竹马的男子。
轻叹一声,睁开眼,只见雨丝绵绵地散落在水面上,晕出一圈圈细小的波纹。
哦。
下雨了。
江南本就多雨季。
江南的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而斜斜,绵绵而潇潇,似烟似雾,似幻似梦,为江南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记得小时候,自己和江起云喜欢站在九曲回廊下,看柔柔的雨丝顺着屋檐,串串珠儿似地洒落。听滴滴答答的雨,打在古老琉璃瓦上,打在青石板上,总有一种平平仄仄的韵律感。
江南的雨是愁怅的。特别是黄梅雨,几乎就是“愁”的代名词。所以,古人才会咏出“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的佳句。
江南的梅雨时日,绵绵的雨丝像扯不完的银线,淅淅沥沥从早到晚下个不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