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东坡地换东坡词(1/2)
宋青说,修行人好比一只口袋,口袋里头无边无际,境界之差只是袋口大小。
书生的袋口小得可怜,只有微不足道的英灵才能钻得进去,最多聊胜于无。所以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大儒的袋口就大上许多,但凡气质相投,大小英灵都能往里钻,施展起灵力自然也威力惊人。
自愿来投的英灵中间,总有一些会舍弃残魂,来滋养你的命灵,命灵强弱之分,便是修行者的境界之分。而对本门经义的理解越深,吸收英灵的效率越高,得到英灵融合的几率也越大,所以“学而不思则怠,思而不学则惘”。
宋青说得玄,步安却有自己的理解。
在他看来,所谓“修行乃是神敬人”,看似很励志,其实却道出了修行者的被动和无奈。英灵看不见摸不着也抓不来,修行者只能靠“打扮自己”来勾引它们……
这打扮的技法,在儒门就是读圣贤书,读得越投入越享受,能勾引到的英灵就越多,气质也越佳,诚意也越足;反之,不注重个人形象,只单纯收集些气质差又没什么诚意的英灵,就没有多大卵用。道理跟谈恋爱也差不多。
步安这样理解,像是把世间的修行看成了一场大型相亲会,不能说不对,就是显得有些粗俗。
或许在他而言,情愿在这修行场中做一个四处出击,手段霸道的渣男;也不愿做个对镜梳妆,等待临幸的怨妇。
这天上午,天姥书院靠近点星殿的这片区域,寂静异常,所有人都站着不动,等待着儒门英灵前来“临幸”。
步安枯站了小半个时辰后,摇摇头,对天暗骂了一声:“我本将心对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就漫步山中,走走停停,偶尔瞥一眼闭目沉思的屠瑶。
自己招来的灵,居然对自己一点不待见,全被人家抢了去,他起先也气急败坏,后来慢慢想通了。自己对儒家精神实在谈不上有多认同,那些满脑子仁义道德的英灵们,骗不来是正常,骗来了也提升不了境界。
况且词是抄来的,念得畅爽,气也出了,心里也舒坦了,走走停停,就当是雨后的山间踏青好了。
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能抄的诗词还有的是!浪费一首就当初来乍到没经验,交个学费吧!
……
……
天姥书院山长怀沧之下,有国士一双,大儒十三,先生近百,书生过千。这一千多名书生中,一入院就能拜在大儒门下的,寥寥无几,宋青是其中之一。
现在步安也得了这项殊荣,高兴归高兴,可又觉得拜了个年轻美女为师,还要叫她一声“师尊”,总有些别扭,只好拿“闻道有先后”或者“三人行必有我师”来安慰自己。
他知道屠瑶不是真的看上了他的诗才,天空英灵聚拢的异象消失后,他就拖着宋青问:“你说,师尊是不是慧眼识珠,看出我天赋迥异了?”
宋青答得干脆:“不是。”
步安有些失望,又有些不甘心,追问道:“你怎么知道不是?你又不是她肚子里的蛔虫?”
宋青笑道:“因为是我给师尊出的主意嘛。你知不知道?书院大儒至少得有四个弟子,才能领到书院月俸,修平师兄不久就要去潼关戍边,今年春试又没有新弟子进来,师尊眼看就要领不到月俸了,我才给她推荐了你。”
步安心想,原来我就是个充数的,感觉有些丧气,也有些不解,问道:“那她干嘛不早点来?弄得这么惊险。”
宋青解释道:“师尊说,她不授课也不讲学,有些误人子弟,所以不到万不得已,还是别来误你……”
步安哭笑不得,一想又觉得不对,道:“她要真那么懒,怎么会年纪轻轻就入了‘养气’境呢?”
宋青说:“人比人气死人,山长怀沧说,师尊是天生思无邪。”
步安问:“思无邪很厉害吗?”
宋青道:“当然厉害,修行事半功倍还在其次,更要紧的是,只有思无邪的体质,才能修习六艺中最难也最神奇的一样!”
步安立刻想起那天屠瑶弄潮的神通,追问道:“是什么神通?”
宋青摇头晃脑地说道:“佛门才有神通,我们儒门习的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术,师尊习的就是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