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分厘必争(2/2)
“林玉你真的不抽一支吗?”徐亮吐出一口烟说。
“我最讨厌烟味了,闻你们的二手烟已经够受的了,别说自己抽了。”林玉挪了挪步,走到上风向说。
“我以前也不喜欢烟味,抽抽就习惯了。”徐亮说。
“习惯什么不好非要习惯这个。”林玉掩盖不住自己对香烟的厌恶感说。
“抽烟确实不是什么好习惯,小亮你就不要强人所难了。”张强深吸一口后说。
农村的男性抽烟的占大多数,也不像城里人那样注重二手烟危害,因此农村的孩子几乎都是在烟雾缭绕的环境中长大的,林玉也不例外,他还记得小时后经常在爷爷身边看爷爷往烟袋锅里装烟叶,看着火柴上的火苗被爷爷大口的吸进烟袋锅里把烟叶点燃,爷爷吐出的烟雾不知比眼前的浓烈多少倍,但那时林玉也并不觉得难闻,也不觉得熏眼睛。
大约是到县城上高中之后,学到了许多二手烟的危害,也渐渐感受到一些城里同学对二手烟的反感,后来有一次回家,家里来客人,爸爸和爷爷和客人一起在客厅里抽烟,房间不大,同时抽着好几支烟,烟雾缭绕,尤其是他爷爷的那杆老烟袋,制造出的烟雾是其他几只纸烟的好几倍,整个房间就像黄山的云海一样壮观,那时林玉突然意识自己吸上这么些二手烟得对自己的身体产生多大的危害啊,于是就借故逃了出去。
后来林玉的心理因素转变成了生理因素,只要一闻到烟味就觉得恶心,高中和大学很多男同学都用抽烟来耍酷、展示个性,林玉也想耍酷、展现个性,但是他就是抽不了烟。
“你们的生意怎么样,顺利吗?”林玉看了看不远处的面包车问。
“唉别提了。”张强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吃力又不讨好。”徐亮对林玉说。
“怎么会呢?”林玉问。
“这一趟我们拉了二万多斤,一块七毛五一斤收的,大老远拉来,又是油费又是过路费的,售价两块五你刚刚也看到那些小商贩还讲这讲那的,再说都是刚从花生地里收获的新鲜花生,水分大,还带着泥土,这一路来损耗也不小。”徐亮如数家珍跟林玉解释说。
“就这还搭着三万多钱的本钱呢。”张强接着说。
林玉也是农村人,虽说他家不种花生,但是也知道家里人常常为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售价上的几分钱差价耿耿于怀,经常左邻右舍之间讨论:
“你家小麦卖一块零七分,我家才卖一块零五分。”
“你家的小麦收下来就卖水分大,我家可是晒过一个太阳的,还是你家卖的划算。”
“人家xx家和我家一样都是收下来就卖,还卖了一块零八分。”
“哦?xx怎么这么走运。”
“谁说不是呢?”
林玉在家的时候觉得没什么,上大学来到本市之后,突然开阔了眼界,听说了很多年收入几十万、上百万的人,还听说马云的资产超过一千亿,满满就觉得为了那么几分钱斤斤计较,真是毫无意义,更何况现在他也成了高收入的人,那一块两块他也不放在眼里,更别说一毛两毛,一分两分的了。
“你们这些花生卖掉,还打算做吗?”林玉有一搭没一搭问。
“接着做吧,暂时也没有别的门路。”张强丢掉手中的烟头,用脚尖捻了一下说。
“听你抱怨,还以为你们要从此和这生意一刀两断了呢。”林玉说。
“我们只是随便抱怨一下,古人说‘钱难挣,屎难吃’哪有好赚的钱。”徐亮也丢掉烟头,他没有捻灭,烟头在地上冒着淡淡的烟雾。
“你就别糟蹋古人了,你们……”
林玉的话被上前争辩价格的商贩打断了,他们七嘴八舌、叽叽喳喳、人声鼎沸地和张强和徐亮争得面红耳赤,或许对方人多势众、经验老到,张强和徐亮最终不敌,以对方满意的价格——两块三毛五一斤成交了。
林玉在旁会心一笑,争了半天只为因为这么点钱吗?他不知道这就是生意人本性——分厘必争。
林玉对他们这样的小生意不看在眼里,见张强、徐亮和那些小贩周旋,一时半会也脱不开身,就转身上车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