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开始 坎蒂丝的时间:做选择的生活方式(1/2)
坎蒂丝想表达的意思很简单—每个选择都会挤压到其他的选择。一个人的空闲时间是有限的。
于是到现在,即使我们有了高科技设备帮忙处理一些杂物,不用再像五十年前的人们那样去拖地,自己做饭……我们依旧忙得焦头烂额,感叹时间不够。
她表示许许多多能提升效率的做法,并不能获得良好的成效,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应该放段时间流逝着不加以管理秩序。
根据纽约时报专栏作家Oliver Burkeman的建议:“我们可以是想几个问题。第一个今天的近况是不是刻意为之?比如你是怎么认识你的另一半的?刚好你们参加派对?你会惊讶的发现现在对你来说非常重要的事,都是随机发生的事,不是刻意为之。
没有谁可以安排生命中重要对话会在什么时间点发生,因此我们并不需要刻意地将自己往某个方向前进。反正到最后我们一定会有能力去适应那种安排不是吗?
而且日常的事情都有最后一次,不是吗?在正常不过的事都会有某一刻消失,不是吗?比如和父母说一声,早安。和高中好友拥抱……
虽然最后一次可能不会这么快到来,但它已经在路上了。”
说白了就是不刻意安排,珍惜每一刻。
没必要刻意想成为什么,因为在大部分的情况下,这都不在我们的掌控之中。珍惜每一刻谁知道是不是最后一次呢?
坎蒂丝:“我想我现在更加理解《人生的4000个礼拜》这本书中的重点。我觉得我没有必要在为错失而感到恐惧。”
我懂坎蒂丝的意思。
这个世界上一切的定义不都是通过对比达成的吗?
就像牢笼里的鹰无法理解翱翔天空的意义,因为对于它来说牢笼才是常态。而见过自由以后,它还能接受牢笼吗?这是它的选择,无论哪种都有得有失。
坎蒂丝认为她没有必要为错失而感到恐惧,是因为有得有失才显得她的选择珍贵。因为每个选择都需要承担牺牲,所以才应该更相信自己的选择。
坎蒂丝:“另外我需要一个我永远不会擅长的兴趣。”
对此她的解释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