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七十九章 心思(1/2)
“刘辟他们的任务,进行的怎么样了?”
刘和美美的将脚伸进木盆,露出一脸享受的表情,娄圭坐在一旁,忽明忽暗的油灯让他脸色显得阴阳不定。
“他们已经在整合附近的黄巾军残部了,估计人数不下十万,咱们还是得做好准备。”
娄圭有些忧虑的说到,说实话对于刘和招揽难民这一点没有异议,只是大规模招揽那些曾经汉帝国的叛逆者,这真的好吗?
“放心,我有的是地方让他们去,咱们的大业才刚刚开始呢。”
刘和信心十足的说到,早些的难民已经被他统领下的南阳郡消化的差不多了,而且最重要的是,其中大部分人选择了去开垦荒地,这让刘和准备大规模修建作坊的计划不得不缓一缓了。
而这批人的到来,却刚好能为他提供足够的劳动力。尤其是将来要采矿,少不得的就是用人。
“既然你已经有了想法,那我也就不过问了,咱们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人才的选拔了。
那些来考试的读书人,在通过考试以后,就会被以你的名义征辟。”
刘和点点头,征辟是这个时代的主流,虽然他很想把这个时代的旧制度打个稀巴烂,但现在力量相差太大,还是先用他们的名义吧。
刘和并不是一个软弱的人,相反,他是一个很会斗争,并且很勇敢的人,但勇敢不是鲁莽。
“明天你负责那场考试,试题我已经放在书房里了,我去书院看看。”
刘和总觉得学术是个很自由的东西,在对书院坐了大方向的规定以后,就一直放任他手下的为数不多的几个读书人在发挥了。
汉代文武不分,哪怕是娄圭这样的谋士,只要他背一口剑,照样可以走天下。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是有血性的,在这方面远比大宋的读书人强太多。
“好,这件事先就这样吧。不过今天尹籍的话,您信吗?”
娄圭有些疑虑,毕竟挖墙脚不成功这种事,接下来少不得要面对的就是双方关系的恶化。
“能有多大问题,你看这个。”
刘和从桌上翻出一张纸,递给了娄圭,娄圭只看一眼,随即长舒一口气。
“看来刘表想拿咱们锤炼他那个不成器的儿子了,有趣,有趣的很啊。只不过不和咱们商量,这不太好吧?”
“说起这个,袁曜呢,跑了吗?”
刘和还是比较在意袁曜的状态,他可是派了不少人监视这位曾经的贵公子呢,真要改造失败了,那他的那些努力算是白费了。
“正在来宛城的路上,这小子也真是的,给他这样的机会他都不跑。”
娄圭微笑着摇摇头,很明显对于袁曜的做法有些不理解。
“好事啊,看来咱们这里又要出一个好县令了。”
估计经过这些日子的磨炼,这小子除了憋了一肚子气,对于民情也有了一定认识了吧?如果还是像以前那样的话,那刘和还是很乐意把这个扶不起的阿斗送回给袁术去。
“如果他通过咱们的考试的话,你把他弄到书院的政务学院里待几个月,然后给他配点老手去让他当县令吧。”
“他,能愿意去?”
娄圭疑惑了,虽然刘和看人准,但不至于准到这种地步吧?人家一个好好的世家公子,只要他爹愿意举荐,最低都得是太守吧?
“我的时间太短了,而且手边的试验品太少,如果他这样的人还有救,我是不介意花点心思去捞他们的,如果他们救不回来,那就让他们成为过去吧。”
刘和语气十分的平淡,但娄圭却从其中听出了一丝寒意。
或许对于这位主公的仁慈,得重新下个定义了。
另一边,宛城的驿馆内,孙策正在和一个眼睛极其有神的年轻人喝酒。
“公瑾,你看这位小刘太守,说的对不对?”
在孙策把玉玺在自己手里的事情告诉周瑜后,周瑜就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否则等待他的,绝对没有什么好下场。
就像当年那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一样,孙策的母亲,是当地有名的美人,吴家也是在地方上赫赫有名的世家。
可那时候的孙坚是个什么人呢,一个不务正业,整日游手好闲的庶族,说的难听点就是个不务正业还祸害乡里的泥腿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