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惟愿化青锋 > 仁宗番外

仁宗番外(2/2)

目录
好书推荐: 老公太坏:惹火娇妻香一口 昆仑雪 最美的风景 无情阿哥 剑道之王 死对头被我收服了 归来(陆犯焉识) 追爱甜不辣 快穿之每次都是我躺枪 听心

初时,满朝文武谁也未推测圣上会一病不起,然而随着时日的推移,朝中辅宰、御史请仁宗过继宗室之子的折子徐徐多了起来。实在,汝南王之子宗宝自幼便被仁宗接入宫中抚育,立其为嗣早是不需争论的事情,然而让众人震惊的是,仁宗先是将所有奏折留中,尔后更是执意否决了几位参知政事的进言。

也许,只有包拯、公孙策等有限的几小我私家能隐隐猜出这其中的缘故,一年前那场一度让汴京城上至朝堂下至市井皆沸沸扬扬的妖孽之案,汝南王正是力主诛杀甄生的人,仁宗心中未尝无怨,只是此事秘密,兼且顾及展护卫的感受,他二人自然绝口不提。但通常看着那夙夜奔忙的疲劳身影,却总是免不了心下疼惜。展护卫依然是展护卫,谁人在江湖和政界的夹缝中苦苦涡旋的一抹红,似不知倦地倾注着自己所有的精神与心血,执行着心中的坚持,守护着四方的安危。只有到了清明,才会提前处置惩罚好府中之事,在城西田野的一块墓碑前消磨上整整一天。

那是一座衣冠冢,悄悄地耸立在荒郊的僻壤上,上面是他亲笔所书的一个鲜少人知道的名字,更是开封贵寓下绝口不再提起的禁忌。在这碑建起之初,和墓碑主人有旧的差役都曾来过,有人心下叹息,有人目中含惧,再厥后,来的人徐徐少了,但展护卫外出公干的时候,公孙先生一定会如期来添上一炷香,除除墓旁杂草,微弯的身影写满了寥寂沧桑。

所幸,市井间的鄙薄之语终如墓上的来人般徐徐消散,儒生世子们自然是不屑同那些生斗小民般为个不守礼教、伤风败俗的番邦女子多费精神的,而黎民们很快有了新蹈资,便失去了再谈那人所共知的事情的兴趣。富贵的开封府没有多久便重新归于清静,谁人瘦弱的身影早已被风吹散,或许,是深埋在了想要记得的人的心底。

仁宗的病直拖了泰半年才见好转,为了庆贺天佑吾皇,次年新春,中书省上表改年号为嘉佑,仁宗许之,后又有诸大臣劝立子嗣,仁宗依旧只是淡淡地回一句徐当议之。后宫又陆续收了几名新晋的尤物,虽然性子各有千秋,然而眉宇间却依稀都有个相似的影子,只是仁宗依旧没有子嗣。

数年之后,汝南王病逝,仁宗连忙立宗宝为嗣,即后世英宗,只惋惜其体弱多病,在位不外四载。多年以后,几个在宫中呆了一辈子的老阉人闲暇时谈起前朝往事,仍隐隐记得仁宗天子在大行前,找陈琳要的却是一块始终没有赏给皇后曹氏的凤纹羊脂玉,那时候满屋子的宫娥内监没有一人敢乱作声,但他们却明确地看到了圣上眼眸中闪动的怅然与遗憾,也许——那些宫人心中悄悄推测着——皇上是想起了当年的郭皇后吧……

注:至和二年,即公元1055年,在正史上,这一年耶律洪基刚刚继位,而仁宗实际年岁亦与原剧中相异。作为同人文,我们终究选择了以原剧为基础,在其基础上加入史实元素,故时间年份多有错漏,为了制止误人子弟,特在此做全文的说明。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加 收藏 看完了揭晓些 评论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带着机枪去古代 明纱 三国之龙逆天下 包青天之谋反案 富可敌国,你叫我姐扶弟魔? 大唐:我真的没想当皇帝 被刘邦驱赶后,我重建大秦 三国,开局汉少帝,拒绝被废! 开局收女帝,我成军火头子了 医道留香
返回顶部